开课人数:5-16人
开课时间:常年滚动开班
上课时间:周一-周五
师资介绍:资深日语考级讲师+日语外教
使用教材:《大家的日语》
毕竟,单单只是显示在字典上的字词无法产生任何作用。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所有步骤,请再重读整篇文章。再次阅读时若感觉能理解的部分变多了,就表示有进步。如此重复直到100%理解全文为止。
1.日语0基础,未来有出国留学日本意向的学员
2.想要通过日语N4考试
1.从50音图的正确发音、书写开始入门,学习日本语日常问候及数字、时间、日期等的表示方法
2.通过学习,通过日语能力考试N4或J.TEST E级
3.掌握日语标准语音、语法特点、句型结构
4.读懂、理解内容简单的日文文章,可以与日本人简单会话.
学习技巧:4.句末的微妙差异
英语有动词、主语、宾语等组成,但是日语非常含糊的,语言的微妙差异也是被重视的,特别是在句末,因为很多时候反映出了一个人的个性、情感、性格等。
当然在敬语面前,一二三四的学习不过小儿科,学习了敬语你会发现,对别人有一种说法,随自己有一种说法,对亲人有说法,对远邻有说法,千变万化。重点动词还得跟着变化。。。
日语常识:50音就是日语当中的字母,其中日语的字母称为假名,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之分。平假名和片假名相互对应,有多少平假名就有多少片假名。在刚开始50音学习的时候主要记住平假名就可以了,片假名一般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再记。随着单词量的增加,片假名就全熟悉了。
日本語を勉強し始めて3か月以上6か月未満(学習時間400時間)の人の相当部分が到達しているであろう学習レベルで、日本語能力試験 N4をめざす学習者を想定しています。
5級
日本語を勉強し始めて1か月以上3か月未満(学習時間200時間程度)の人の相当部分が到達しているであろう学習レベルで、日本語能力試験 N5をめざす学習者を想定しています。
日语常见知识:日语考试等级:
N1:能广泛理解并使用日语
N2:能够理解使用日常生活日语,并一定程度上能广泛理解使用日语
N3:能够理解使用日常生活日语
N4:能够理解基础日语
N5:能够一定程度理解基础日语。
进到公司后,只要是与日语有关的工作,你都比别人更有能力参与进去,所以升职加薪的速度,也会比别人高!如果你日语特别好,你又不是很喜欢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,那么完全可以用日语来就业。现在日语翻译的工资在7K-25K之间,同传翻译的工资一天就能拿到1-3W。所以,学好日语,你就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!
日语注意事项:2明确学习目标
你是出自什么原因开始学日语,学日语的ZUI终目标又是什么呢?
单纯的动漫爱好?想要自由行?为留学做准备?
又或者是想要提升职业竞争力……
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化学习为动力,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让自己事半功倍。
日语发音练习
日语声调练习
日语的声调是高低型的,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。一个假名代表一拍,包括表示清音、浊音、半浊音、促音、拨音以及长音的假名,但是不包括组成拗音中的小“や”、“ゆ”和“よ”,即一个拗音整体上作为一个音拍来看待,如“きゅ”是一个音拍,而不是两拍。而“きゅう”和“くう”等长音则是两拍。
日语学习方法:在中国就业的前景是普遍的:与欧美公司相比,日本公司的薪水通常较低,除非你是一名高级管理人员(机会渺茫!)。从日本企业的招聘网站和报社职位上可以看到:业务负责,销售,很普通,很少有欧美公司那么多人被招聘。经理和主管。由于日本在亚洲的先进地位和明治维新以来流行的“亚欧分离”的民族政策,他们很少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担任高级职务。此外,日本公司一般都会加班,你应该听说过。因此,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巨大,在华找工作并不难,但如果想在日本企业寻求高薪和高等职业教育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
4.日本语靠前对策:非常功利的一款教材,直指我们的日本语等级考试。所以考试的同学必备,内容也是图文并茂,所有的知识点都已经归纳的非常好了,完完全全针对考试,基本已经覆盖了考试的知识点,但是如果用来当做入门教材的话,还是不及标日和新世纪。适用人群:已有一定基础准备参加日语等级考试的人。
日语学习技巧:二、日语入门的时候要不要报班学习
1.时间、金钱条件允许的朋友,我都建议报班:老师的作用不言而喻,老师会根据你自己的情况给你制定一个学习计划,这样的话更加有针对性。另外,在日语入门ZUI难的就是五十音图了,包括记忆和发音两个方面,如果前期有老师指导,发音会更加准确一些,记忆假名的时候,会更有效率一点。日语入门的ZUI大的难题就是——五十音图。
语法体系:传统日语语法体系,繁琐难懂且解说严重不讲人话,自学慎用课文:主题式课文长度适中,场景式课文长度超标,课文朗读音频配齐
课后练习:练习多样化,但没参考答案,翻译和看图说话/作文可做
欢迎来洪山区日语学习中心学习. 随到随学,争取早日学有所成。人们总是喜欢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学习一些东西。由于汉字是相互关联的,因此用眼睛记住它确实非常快速准确。读音可用作辅助记忆。